close
對不起老師,我忘了你在這堂課說什麼,我只記得的是有親切
感的濃濃客家鄉音,還有外出參觀的課程。
這裡我無法用4年所學的理論來面對,因為使用的群眾對象不同,
一切一切的應對都會有所不同。這裡所使用的叫做常規,常規
你可以解釋為「經常使用的規定」或者「長年累積下來的習慣」
,當然因為這裡是圖書館,你還是可以看到一些書上告訴你的規則。
真正能夠照著教科書裡所寫的規矩走,叫做大學圖書館,其他的
會因為各個單位不同的侷限而有所不同(或者你要說有自己的特色)。
就如同我們這裡
書櫃依著續號走,這個是我們的理想,可是當空間被限制、書櫃大小
被限制,我們只能盡量做到能夠實現的部分。剛到這裡我也幾乎會在
一個一間教室大小的開放式書庫裡迷路,看著380旁邊是420,那那....
中間的390-410哪去了呢?繞個彎再找找去。
加工規則老早就有一套,說實話聽著它的作業流程,總覺得有點卡,
條碼貼的方法、書標的方式、流水號的意義,都有這裡自己的一套
方法,對~因人而異的方法,祈禱我有機會把它給扭轉過來吧!
(我真的看那個書標的貼法不順眼,在上架的時候很不方便阿)
規定,所謂的規定是用來被人打破的,這真是說的好阿!
這裡的規定,幾乎都被所謂的人情給打破、通融過,接下來
該如何繼續運行規則,就是端看個人智慧和魄力。
我不得不說這裡很奇妙,所學的用不上一半,社會大學裡,
「靈機應變」才是王道。不是這裡不好,只是對於剛由正規
理論中渡化完成,正待學習實踐的我來說,實踐機會不大,
營養不夠。
全站熱搜